常州大学研究生(常州大学研究生院)



常州大学研究生,常州大学研究生院

近年来,常州大学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、创新创业,以及学术科研活动的过程中,充分挖掘和激活其中内含的思政育人元素,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厚植理想信念、爱国情怀结合起来,推动“理论思政”向“实践思政”转化。学校连续两年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。

依托社会实践 构筑育人新高地

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有一支学生团队,他们利用每年暑假,带着摄像机和记录本,走访贵州、甘肃、四川等地村落,挖掘当地旅游资源,记录农户脱贫致富的故事。回到学校后,结合所学专业知识,制成”用外语讲中国乡村故事”系列短片。

“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,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翻译课需要掌握的本领,也是我们的使命。”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凯欣说。

英文短片《笙声不息》,讲述的是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–芦笙舞的故事。该短片在抖音的访问量已达800多万次。

常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竹君说:“让学生深入基层,了解各式各样的奋斗故事,找到有亲和力的切口,凝练有渗透力的观点。在实践中挖掘思政素材,让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。”

常州大学每年选拔组建校、院两级社会实践重点小分队400多支,引导上万名大学生奔赴全国各地,开展红色文化宣讲、革命精神寻访、乡村振兴调研等活动,让他们在身体力行实践中树立家国情怀。

深化创新创业 点燃育人主引擎

学校还充分发挥“双创”教育这一办学特色,以“互联网+”“挑战杯”等各类大赛为抓手,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,做到肩上有责任、心中有信念。来自机械与轨道交通学院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“宽红大量”团队,利用近红外无线激光通信技术,研制出商用卫星无线激光通信设备,解决了传统无线激光通信容易断、速率慢、测试难、质量大等痛点。这项研究成果勇夺今年“挑战杯”国赛金奖。

常州大学“宽红大量”团队成员马文韬说:“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心系国家事,肩扛国家责,我们项目致力于突破《瓦森纳协定》对我国在光通信器件上的封锁,做国产化的无线激光通信设备。”

常州大学“宽红大量”团队指导教师李一芒说:“希望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同学们,也能通过载人航天精神,将青春向党、科创报国的精神,融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。”

聚焦学术科研 拓展育人大平台

常州大学倡导师生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”。学校石油化工学院教授、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纪俊玲,把课堂和研究阵地搬到了田间地头,研发出多色系的成套植物染料工业化量产技术,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。

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教授、生物质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纪俊玲说:“拿我们的研究领域来说,环保是我们的责任;乡村美丽建设、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我们的责任;印染行业的文化传承,也是我们的责任。”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常州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蔡雅楠说,“我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,也在完成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。”

目前,常州大学已构建起课程实践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机制,形成了“思政+专业”实践育人模式。

常州大学校长徐守坤介绍:“在深化‘大思政课’育人格局和推动‘三全育人’综合改革的过程中,将红色文化融于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学科建设、校园文化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,实现实践育人品牌化、可视化、项目化、社会化、多元化。”

(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/姜坚 仇煜 常州台 编辑/国正)

常州大学研究生(常州大学研究生院)



赞 (0)